2007-08-12

你所不知道的家樂福

昨天去了新開的家樂福重新店(簡單說就是介於三重與新莊交界的一家店) 由於我以前去過那附近的家樂福 覺得是一家很老舊 感覺生意真的很不好的一家店 因此在聽說新的那家就是就的那家搬過去時 我對那一家家樂福的品質就沒什麼信心

然而因為連日的下雨 我們還是往新的家樂福出發 沒想到一去後大吃一驚 這一家家樂福我只能用非常厲害 四個字來形容 這一家新店 比旁邊的IKEA還要大 而且招了非常多的名牌服飾及飲食廠商 停車位 賣場 服飾百貨 飲食街 都弄的非常有規模 大大改變了我對家樂福的印象 只能說他真的有在轉型 現在的家樂福A+店 我看比百貨公司還好逛 也由於以上的因素 新的家樂福吸引了爆滿的人潮 以單一量販店假日下午來看 我看人可能比內湖COSTCO還要多... 果然不愧其

重新店之名 改頭換面 重新開始


話說在家樂福逛賣場的時候 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就是自有品牌的經營」
家樂福也跟
COSTCO的kirkland一樣 開始發展自己的自有品牌了

不過因為我最近很少進COSTCO了 而我之前也沒有仔細Kirkland在costco的地位 但昨天逛家樂福時我發現 家樂福在賣場裡 對自己的產品地位相當高 盡可能的去推銷自己的產品 包括:
在貨架上最有利的位置
價格絕對較低
有明顯的橫向標識 "家樂福商品"
紅利點數以2~3倍計算
在賣場特惠DM裡強力推薦

在我的印象裡 COSTCO的Kirkland也會做一樣的事 畢竟在自己家的賣場裡 當然是自己最大 當然力捧自己的品牌 但是在觀察時 我意外一個令我感到吃驚的現象 就在以的下的圖

家樂福餅乾與自然 顏

家樂福酥餅與奇寶酥餅

家樂福濃湯與康寶濃湯

家樂福醬油與龜甲萬...

哈 從照片上我覺得 有部份的家樂福商品與所謂 : 產品線上的領導者 之商品在包裝上有異曲同工之妙耶 看著看著讓我忍不住拍了幾張照片


其實發展自有品牌是好事啦 以消費性民生用品來講 自有品牌省下大筆的公關及廣告 行銷 人事等成本 能有效的將成本反應在價格上 對消費者而言 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但我對家樂福商品在包裝上的做法 就不是非常的欣賞 因為包裝類似因此可能對消費者照成魚目混珠或同品質同價質的效果 因此無論是在包裝的樣式 包裝的方式 包裝的配色 都與產品品牌廠商的商品類似 甚至在擺設位置上也擺在非常靠近的位置(而且總是在最好的位置) 產品的口味也幾乎全部一樣(有些是很明顯的在打對台..or...模仿!?) 也許對家樂福而言是很好的推銷方法 但對其他廠商而言 辛苦經營的品牌與產品 遭此模仿 並以低價出售 實在是令人心痛的事吧

以前看過一篇個案寫說做鞋子的品牌馬汀大夫 其代工廠凱欣看其獲利可觀 也以同樣的技術 推出自己的品牌 "凱欣馬汀" 也意圖以相似的手法 想搭其順風車 結果印象中遭到馬汀大夫的撤單 並控告其模仿 (印象中是這樣啦 實際上不確定) 看完後我
就不太欣賞這種商場的手法

不過品牌廠商吃悶虧 卻是有苦說不出啊 誰叫這是別人的賣場呢??
(不爽你可以不要來我的賣場上架) 通路講話最大聲 就是業界的常態吧



康寶跟家樂福擺在一起 傻傻分不清楚 (連口味都一樣)

1 comments:

dider 提到...

今天看工商時報的時候 剛好看到了關於這一篇的相關主題 寫的還蠻清楚的 也介紹了這個議題 :

工商時報 2007.08.16 
定價拉鋸 通路商、供貨商大鬥法
陳彥淳/台北報導

量販店素有「價格殺手」之稱,包括家樂福、大潤發與愛買等三大業者,每年挾著近一千五百億元的市場規模與通路優勢,總是讓供應商又愛又恨。供應商為維持品牌形象不願進行降價促銷,偏偏量販店就是要以「破盤價」來吸引消費者上門,因此兩方經常為了「定價」問題爭執不下,供應商大舉斷貨、互發存證信函的事情幾乎每季都在上演,被視為雙方談判斡旋的必備手段。

此外,量販店積極發展自有品牌,在部份品項也嚴重打擊到供應商。部份製造業者直言,每年都要花上大筆上架費給量販店,量販店還推出自有品牌與製造商競爭,讓製造商大喊吃不消,最後只能退出量販店。

不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通路與供應商仍需相互依存,商品不論是上架再下架,看在雙方眼中都稀鬆平常。被永豐餘視為拒絕往來戶的大潤發即指出,不排除與永豐餘洽談合作。

量販店為塑造最低價的品牌形象,不斷地壓低供應商的進貨成本,經常讓供應商幾乎無利可圖,只能藉由量販店的規模大來支撐產能利用率;甚至,量販店吸引消費者上門,經常打年低於進貨成本的價格,打壞供應商的供貨行情,不僅對於商品的品牌形象造成衝擊,更會引來其它通路的反擊。

因此許多供應商為要求合理的利潤與品牌形象,只好祭出非常手段,情節輕者寄出存證信函,若還是不收手,斷貨便成為最後的籌碼。

供應商與量販店間的拉鋸戰,輸的未必都是供應商,只要品牌力夠強,供應商要調漲價格也不是不可能。兩年前義美食品要求全面調整旗下糖果餅乾的商品價格,遭到量販店的斷然拒絕,義美也決定斷貨,但由於該品牌消費者指名度高,量販店後來退一步讓調漲的商品上架;去年底統一調漲科學麵的價格,量販店也幾乎全部斷貨,最後量販業在上半年,也已經陸續以新價格恢復上架。

不過,若是缺乏品牌忠誠度,供應商便很容易被量販店正積極發展的自有品牌所中傷。供應商直言,製造業為了在通路上架,每年都得支付大筆的上架費用,但通路不僅錢照收,還推出自有商品來競爭,賺取的利潤就是上架費與包裝費用,難怪許多製造業者要大喊不公。

 
Blogger Template Layout Design by [ METAMUSE ] : Code Name Gadget 1.1